网络上的自由言论体会范文在新闻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公众通过媒体了解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并依照媒体提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按照传媒对某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来判断其重要性,传媒不仅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且还是最重要的影响源。值得注意的是, “议程设置”理论成形于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已经发育成熟,并充分显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在那个年代,人们只会把媒体与媒体进行比较,只会谈论电视媒体能否取代报纸媒体,或者某个媒体的立场与另一个媒体的立场有什么区别,却不会想到把个人与媒体进行比较,因为在大众媒介这一庞然大物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之后,很多人对其进行了质疑,认为这一理论忽视了受众自身的作用,因为受众并不是无条件地被传媒所安排的议程所改变,他们也具有判断事情真实与否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黄金时代,个人充其量也只能让自己拒绝媒介的“洗脑”,却不能在较大的范围内与其抗衡。换言之,个人只能在 “受”的过程中抗拒传媒对自己的摆布,却无力在“传”的层面与大众传媒争夺受众。把个人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有意义的比较,只有在网络时代才成为可能。网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更加个人化的媒体,网民即使在接受传播时也更容易随时进行反馈,更重要的是,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而“议程设置”又是传者的专利,因此这一理论在网络时代也就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在网络时代,每个网民都能就某一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议论,议论的立场、议论的篇幅、议论的逻辑,理论上都不会受到真正有效的限制,任何限制行为在网络技术面前都显得非常软弱。这一观点目前没有太大的异议。问题在于网民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传统的大众传媒之所以威力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它掌握的议程设置权,借助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吸引受众对某一话题的关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受众的观点。议程设置的前提,就是大众传媒在技术上和团队上的巨大优势,这是任何个人都无法具备的,因此在网络出现之前,议程设置只能是大众传媒组织的专利。而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网民在这个议程设置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网络环境下的议程设置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网站作为媒体组织的议程设置,其二是网民自身作为传者的议程设置,正如网络传播学者、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