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 老师的幸福在哪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儒德生活本身的目的是获得幸福。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资源,其自身的幸福对学生、 家长乃至社会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儒家经典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教师修得自身的幸福,才有助于使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幸福。从组织层面看,学校应当关注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与学校的文化发展、工作效率乃至组织活力息息相关。如何使教师获得幸福, 或者说变得更加幸福呢?当前方兴未艾的积极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从一项幸福感公式说起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内心的一种持久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健康感。幸福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没有绝对的外在标准,因为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在《幸福多了40%》一书中,基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观点,提出一项幸福感公式。幸福感= 50% 的遗传 +10% 的环境 +40% 的个体行为积极心理学通过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研究表明,人们幸福水平的差异有一半是由遗传决定的。假如有 100 个人具有像同卵双生子那样相同的基因, 他们之间的幸福水平纵然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可以减少 50% 。这种幸福的原点,是与生俱来的。有一个研究追踪了22 位彩票大奖的获奖者,将他们的快乐水平与22 位匹配者对照,结果是在短暂的快乐高潮后,他们并不比对照组幸福。其中有一位获2200 万美元大奖的女士, 在获奖一年以后被诊断为长期忧郁症患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研究者也发现因脊椎受伤而瘫痪的病人在8 个星期内就在快乐情感上有很大反弹。 一年以后他们的快乐程度只比一般人略低。有的人生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 来乐观, 有的人生来悲观。人生中的大喜大悲可能短暂地改变我们的情感体验,但我们会很快地回归到这一原点上。最容易引起异议的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环境因素,只能起到 10%的作用。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美丽与丑陋、结婚与离异,生命中诸如此类的不同境遇只能解释10%的幸福差异。假如有100 个人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例如,一样的家庭出身、容貌、智力水平、教育程度、住房、婚姻、收入和身体健康状况, 他们的幸福水平差异只能缩小10% 。幸福与金钱并不存在想当然的正比关系。纽约《时代》杂志的结论是,金钱确实买不到幸福。就个体而言,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快乐也是短暂的。研究表明,重大的个人财务状况变动(如被解雇或升职)对人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