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穿刺和引流术7 应用解剖脑室系统 包括位于两侧 大脑半球 内对称的左右侧脑室, 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 经室间孔与两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脑延髓 之间的第四脑室 (图 4.1.3-1,4.1.3-2)。脑室穿刺仅指穿刺两侧侧脑室而言。侧脑室在两侧大脑半球内 (图 4.1.3-3),成狭窄而纵行的 裂隙状,分为下列几部分:前角(额角 ):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 前部, 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内下部有室间孔(Monro 孔),经此与第三脑室相通。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外为穹隆、 脉络丛 、丘脑背面、终纹和尾状核。后角(枕角):为体部向枕叶的延伸,系一纵行裂隙。形态变异 很大,常较小,有时缺如。上外侧壁为胼胝体放射,内壁有两个隆起,上方者为后角球,系胼胝体大钳所形成,其下方为禽距,系距状裂前部深陷所致。下角(颞角):位于颞叶内,为一向下、前及向内弯曲的裂隙,内缘为终纹和尾状核尾部,末端连有 杏仁 核,下角底由内向外为 海马伞、海马、侧副隆起。体部和后角、 下角相移行处为三角部。 体部和下角内有侧脑室脉络丛,与第三脑室脉络 组织 在室间孔处相续。脉络丛球在侧脑室三角部。[ 返回]8 穿刺部位临床中常用的和有时采用的有以下几种:1.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2.5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 外耳 道假想连线,深度不超过5cm。2.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5~6cm,中线旁 3cm,穿刺方向对准同侧 眉弓外端,深度不超过5~6cm。3.侧方穿刺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郭最高点上方1cm,穿刺三角部时,在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4cm 处。均垂直 进针 ,深度约 4~5cm。4.经眶穿刺在眶上 缘中 点下后 0.5cm 处,向上 45°、向内 15°进针,深度约 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图4.1.3-4)。[ 返回]9 适应症脑室穿刺和引流术适用于:1.因脑积水 引起严重 颅内压增高 的病人,病情重危甚至 发生脑疝 或昏迷 时,先采用脑室穿刺和引流,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2.脑室内有 出血的病人, 穿刺引流血性 脑脊液 可减轻脑室 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3.开颅术 中为降低颅内压,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显露,常穿刺侧脑室,引流脑脊液。术后尤其在颅后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4.向脑室内注入阳性对比剂或气体 做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