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汪中墓调研报告

汪中墓调研报告_第1页
1/3
汪中墓调研报告_第2页
2/3
汪中墓调研报告_第3页
3/3
汪中墓调研报告 据政协委员李树源同志提出的区政协四次会议第 65 号提案,近日我办受乡宣传科、文教卫体办委托前往汪中墓现场调查,特就汪中墓历史背景、现况以及保护汪中墓方案作此报告: 一、简述汪中 汪中(1745--1794)字蓉圃(又作容甫),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拔贡,后绝意仕进。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汪中出身孤苦,七岁丧父,家贫,无力求学,由寡母邹氏启蒙。十四岁入书店当学徒,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故扬州民间云“无书不读是汪中”。汪中可算是乾嘉学派中的劲旅,但也是偏师,因为他的治学对象和治学方法都和当时的主流学者有些差异。他的个性又有些桀骜,所以学界对他的评价不一。但学界中也有特别崇拜汪中的,譬如启功先生,他一到扬州就要去汪中墓前膜拜。 汪中墓位于维扬区城北乡三星村叶桥组境内。嘉庆十七年(1812),扬州太守伊秉缓为汪中题墓碑“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墓曾毁,1984 年,XX 市政府拨专款重修其墓。20 多年过去,墓园围墙经风吹雨淋,已呈斑驳之态,更显沧桑,游人至此,常油然而生追思先贤之情。 二、汪中墓现况 汪中墓现位于佳家花园二期工地,由佳家花园西南方位大门进去不远便可见。繁忙的工地一派车水马龙,工地中间铺设了一条水泥路面,由于近期阴雨连绵,周遭已是泥泞不堪,到处堆积着建筑杂物。顺着路面走到一处被围墙包围起来的圈地,拨开层层杂草,汪中墓现于眼前,其两面环水,周边长满的杂树,几乎淹没了墓冢,透过杂乱无章的枝叶,方见到一人高的墓碑,一派“冷落鞍马稀”的凄凉场景。放眼望去,位于汪中墓附近的一座牌坊很显眼,充满着历史沧桑感。据了解,墓冢正中的墓碑为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题,上书:“大清儒林汪君之墓”;落款为“嘉庆十七年扬州旧守伊秉绶题”。墓前,留有“汪中墓”字样的牌坊历经岁月洗礼,仍立于此。“这座墓曾经被毁,1984 年与牌坊一同复建。”据围观村民介绍,汪中墓平日由周边的居民代管,以防止孩子或外人破坏,但由于汪中墓地理位臵较偏加之扬州学派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湮没,每年鲜有人前来凭吊。 三、汪中墓保护方案 今年三月,扬州著名学者、市政协委员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汪中墓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