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整理二损伤的修复一、概述1、修复 : 组织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的细胞分裂、增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2、修复的形式:(1)再生:参与修复的细胞分裂、增生现象。(2)纤维性修复: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并逐渐转化为瘢痕组织的现象二、再生(一)分类: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二) 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强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等。2、稳定细胞: 再生能力较弱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如肝、胰等的实质细胞及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的各种细胞。3、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极弱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1、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2)腺上皮:基底膜未破坏→ 残存细胞分裂完全恢复腺体完全破坏→ 难以再生2、纤维组织再生: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3、血管再生:(1)毛细血管:以出芽形式(2)大血管:修复—由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4、 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胶质瘢痕外周神经损伤→ 两侧的神经鞘细胞增生一、肉芽组织(概念、作用、成分)1、 概念:由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2、 肉芽组织的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3、肉芽组织的结局(三少一增多) :(1)新生毛细血管大部分闭合消失(2)成纤维细胞数目减少,变为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胶原纤维(3)炎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4、瘢痕组织与肉芽组织的区别瘢痕组织肉芽组织组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闭合消失,各种白细胞减少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各种白细胞大体苍白、硬、干、缩小、瘢痕疙瘩3、 鲜红、颗粒状、湿润、平坦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部循环血量异常、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管内成分逸出2.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是一主动过程。3.常见的充血类型:(1)生理性充血(2)病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4.充血病变镜下:局部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肉眼:体积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大、红、热)动脉性充血是短暂性的血管反应,通常对机体无不良后果。5.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又称静脉血充血。是一被动过程。原因: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