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节奏在一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节奏在一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1/18
节奏在一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2/18
节奏在一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3/18
引言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 1979 年美国音乐治疗博士刘邦瑞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 ,第一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国内,这是我国音乐治疗的启蒙。 1989 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在北京成立, 标志着音乐治疗在中国正式开始发展。音乐治疗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大概分为三个学派:心理动力学派(Psychodynamic Music Therapy)、行为学派 (Behavioural Music Therapy)、创造性音乐治疗学派(Creative Music Therapy)。作为音乐和治疗的结合体, 音乐治疗是艺术, 又是科学, 而且也是人际关系的过程。作为艺术,他是一种主观的、个性的、创造性的和审美的。作为科学,他又是客观的、共性的、可重复性的科学的。作为人际互动关系的过程,他又强调共情、亲密、沟通交流、相互影响,以及角色关系。音乐治疗同时作为艺术、 科学以及人际的过程。 是一个包含了许多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他可以同时既是主观的, 又是客观的; 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既是创造性的,又是可重复性的;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又是内心体验的。作为一种艺术, 音乐治疗是由科学的方法组成的,并聚焦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之上。作为一种科学, 他又充满了艺术的活力, 以及治疗师与治疗对象的充满人性的关系。 作为人际关系, 这一过程又是被艺术所推动和促进,被科学所引导。在儿童孤独症方面,1943 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莱奥· 卡内尔(Leo Kanner)发现儿童孤独症。 1982 年我国学者陶国泰首次确诊了4 例孤独症儿童,自此儿童孤独症在我国引起了学者的重视。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70 至100 万学龄儿童患有孤独症,目前发病率约1/50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法查明, 各种艺术治疗就成为了儿童孤独症治疗的重要手段。音乐治疗是一门类似于心理治疗的边缘性学科,他以心理学的各种方法技术为基础, 是心理学的再创造。 临床实践证明, 自闭症儿童大多对音乐表现出特别的爱好,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常儿童除有“语言敏感期”外12岁以下的儿童也正处于“音乐敏感期”,孤独症儿童也如此。 很多自闭症儿童都有自我刺激的行为, 如手部的摆动, 重复语言, 音乐活动可以提供相类似的感官刺激,久而久之这一类型的行为将演变成音乐演奏,儿童会觉得除去音乐的这类动作乏味无趣, 故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再出现此类行为,并且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此类的动作会被乐器演奏所替代。 广义的节奏一般是说物体和事物运动时的力度、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节奏在一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