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通过这次培训,我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老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 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有用,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office 办公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老师如何深化开展教科研、更多的猎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次的培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老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养的老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沟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养的养成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之一,假如老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养的老师。 二、老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育高素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养、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假如我们培育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进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育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老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三、老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迅猛进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老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老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