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引

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引_第1页
1/11
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引_第2页
2/11
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引_第3页
3/11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1页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南蜱虫,俗称草爬子, 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 余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 种,软蜱科 10 种。是老鼠、野猪等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可传播多种疾病。体型: 虫体椭圆形,吸血后体型可达到吸血前的100 倍;分布: 河南南部及两广地区最多;叮咬方式: 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 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 同时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发病率: 大约是万分之一,如果未及时治疗,可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蜱咬治疗:被蜱刺伤患病的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潜伏期可达 1 至 2 周,容易误疗;如何防控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一、什么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简称无形体病 )?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l 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2006 年在安徽省发现首例病例。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该如何防控1、什么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简称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l 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1994 年美国报告首例病例, 2006 年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我县近年来疑似病例也呈多发态势.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无形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1) 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2) 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能会导致传播.3.无形体病人群易感性及发病季节特点是什么?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 如疫源地 ( 主要为森林、 丘陵地区 ) 的居民、 劳动者及旅游者等. 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拦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 5-10 月。4、无形体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 天(平均 9 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