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龟鳖生态池的可行性报告 1 项目背景 1.1 项目建设背景 作为一类古老遗留的原始物种,龟鳖动物在人类对生物进化、仿生学及大陆漂移等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平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点,具有极高的科研、经济、医药价值。历史上,对于龟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早已在民间普及。虽然,近20年新科技的运用对龟鳖的保育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很遗憾的是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对所有龟鳖动物的保育方案,仅有个别的种类达到国际公认的人工繁殖标准,绝大多数珍稀濒危的国产品种在大多数专业机构连标本都没有。在这种背景下,由于非法龟鳖贸易大行其道,导致一些重要的龟鳖种类及其栖息地受到了难以恢复的破坏,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保护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关场所具备保育救治龟鳖动物的专业技术和设备。因此,建立一个专门从事以龟鳖为主,其它两栖爬行类为辅的生态养殖展示基地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 1.2 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1 建设的必要性 水生野生动物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情况堪忧。针对这种现状,国家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其中,一级保护的龟鳖类为1种,二级保护的龟鳖类为9种。放眼于全世界,对于野生龟鳖的保护也受到许多机构、组织的重视。根据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编印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规定了70余种龟鳖动物分别为附录Ⅰ、附录Ⅱ、附录Ⅲ的保护对象。 而我国大多数的龟鳖养殖厂和研究机构,或是完全出于经济利益而进行相关龟鳖动物的人工繁殖,亦或是纯粹进行龟鳖动物的标本展示,还缺乏一个综合性的集救治、驯养、保育、推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场所。因此有必要在救治中心现有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和资源来建立龟鳖生态养殖基地。 1.2.2 建设的紧迫性 经过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多年来对野生龟鳖动物的饲养管理,已经初步掌握了包括鼋、三线闭壳龟、黄缘盒龟、黄喉拟水龟等若干种龟鳖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和生态学特点,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由于室内养殖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局限性,导致我们无法真正模拟龟鳖类在自然生境中所需要的各类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这其中尤其是以自然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显得尤为突出,它们对于龟鳖这一类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