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定义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广义: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属性 (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教育形态:学校、家庭和社会 4.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起主导作用 5.教育功能 (1)按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与负向功能 (3)作用呈现形式分为显性与隐性功能。显性是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功能,隐性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6.教育起源 (1)神话起源:所有的宗教 (2)生物起源:教育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物现象。代表有英国沛西能,法国利托尔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儿童 对成 人无 意 识的模 仿 。代表有孟禄 。否认了社会性 (4)劳 动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 特 有的生产劳 动。代表有苏 联 学者 7.教育产生的根 本原 因 :人类 对自 身生存 和发展需 要的满 足 8.教育的发展 (1)原 始 社会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 动紧 密 相连 ; 具 有自 发性、全 民 性和无 阶 级 性; 内容简 单 ,方法单 一,具 有原 始 性 (2)古 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 隶 社会和封 建 社会教育。奴 隶 社会出现了学校;具 有阶 级 性、专 制 性、刻 板 性和象征 性; 教育与生产劳 动脱 离 。古 中国:夏 代出现学校,学习 内容有四 书 ,五 经 ,六 艺 。四 书 《大 学、中庸 、论 语 、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印度:婆罗门教有和佛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④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教育。雅典最早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培养军人武士。⑤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3)近代社会:教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