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1.私学是怎样兴起的?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什么意义?私学产生的原因是:春秋时期在经济上,奴隶制国有经济逐渐为地主阶级私有制所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在政治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势力取代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旧势力,并逐步夺取了政权,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而这些变革,必然导致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使大批的士人有条件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而新兴的士阶层人士大量涌现,正好为私学提供了求学者和必要的师资。而官府的学术开始逐渐下移至民间,也为私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经济、新政治的需要,私学就开始兴起了。私学产生对教育发展的贡献是: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科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结构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第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第四: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12 2 .自汉代以后,学校体系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请予以概括。----- 2 9 3 .书院的教学特点有哪些?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具体内容如下:(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3)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4)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从《白鹿洞书院学规》看,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为学有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指明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原则。(4)处事只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记其功”,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80 4 .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对当今教育可以有哪些借鉴?利: 1 .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3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