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空明闲人如是——《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与品评作者:王崧舟,林志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9 年第 4 期执教|王崧舟品评|林志芳教学实录一、序曲:“月”与心境相关师:(出示苏轼图片)请看大屏幕,谁?生:苏轼。师:知道这个人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师:(出示:3000 多首诗词写到“月”的就有 570 多首心境)北宋大文豪,一生写了 3000 多首诗词。这其中,写到“月”的就有 570 多首。而且你会发现,苏轼写“月”往往跟什么连在一起?生:心境。师:请把“心境”这个词,写到课文题目的旁边。(生写,师板书:心境。)师:记住这个词——心境。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写“月”的一些词是怎么跟心境连在一起的。(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水调歌头》,谁来读一读?(生朗读)师:有味道,我们一起来。(生齐读)师:真好!发现没有,在苏轼的词当中,他认为人和月之间有一点是相似的,哪一点?生:人和月都是有缺点的,人的缺点是悲欢离合,各种情绪都有;月的缺点是阴晴圆缺,各种形态都有。师:他有自己的发现。但不能说缺点,可以说——生:特点。师:没错,真好。在苏轼看来,人的悲欢离合就像是——生:月的阴晴圆缺。师:因为月的阴晴圆缺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苏轼真正想说的是,人啊,对待自己的悲欢离合,应该像对待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顺其——生:自然。师:正是通过月,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一种非常豁达的心境。(品评:公元 1076 年,苏轼在中秋之夜思念弟弟苏辙,把酒问月,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给了诗人想象和思考,诗人将人生的悲欢纳入对宇宙哲理的追寻中——月之阴晴圆缺如人之悲欢离合。此句像苏轼一生际遇的暗示,又是苏轼豁达心境的写照。带学生朗读这句耳熟能详的词,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月之于苏轼的意义,更为理解苏轼逆旅中的人生态度做了铺垫。)师:我们继续看——(出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师:《江城子》,谁来读?(一生声情并茂地读)师:小戏骨啊,读得太好了!哪个词读得特别棒?生:肠断。师:啥叫肠断?极度悲伤。同学们,你们有过悲伤的时候吧?生:(纷纷点头)有过。师:人有悲欢离合嘛,来,把这种悲伤的感受带进去。我们再来读一读,《江城子》一一生:(有感情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师:其实,这首词是苏轼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