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 一、激发极化法的原理 原理: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它又分为直流激发极化法(时间域法)和交流激发极化法(频率域法)。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这种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IP 效应),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常用的电极排列有中间梯度排列、联合剖面排列、对称四极测深排列等。也可以用使矿体直接或间接充电的办法来圈定矿体的延展范围和增大勘探深度。 地下岩层所表现出来的电阻率及极化率特征是其本身导电属性及极化属性的客观反映。岩性不同,往往会在电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油气藏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体,其自身在电性方面也会表现出有别于非油区的电性特征。因此,通过获取地下深处的电性信息,就能够 获取有关 油气藏存 在的信息。 激电法探测油藏的机 理是基于油气藏上 方的地球 物理场的变化。由于氧 化-还 原条 件 发生 了 变化,在油气藏上 覆 地层中形 成 分散 的黄铁 矿及次 生 硫 化物,黄 铁 矿及次 生 硫 化物有较 强 的激电效应,故 可通过探测其的分布 来推 断 油气藏的展布 。 AB中梯装置MN 图1-1 中梯装置示意图 中梯装置如图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 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在其中间1/3 或者2/3 地段逐点测量。记录点取在MN 中点。其s表达式为: IUKMNs 其中 BNBMANAMMNBNBMANAMK2 此外,中间梯度装置还可在离开AB 连线一定距离(AB/5 范围内)且平行AB 的旁侧线上进行观测(见图2-2)。 ABYXyxONM 图1-2 旁侧中梯装置示意图 中间梯度法利用两个电极A 和B 供电,另两个电极M 和N 进行测量。其特点是:供电电极距AB 很大,AB>MN 一般AB=(30—50)MN;在工作中A 和B 是固定不动的,MN则在AB 之间中间3/1范围内逐点移动进行观测。 中间梯度主要用来寻找陡倾的高阻含矿岩脉(如石英脉、伟晶岩脉等) 野外工作中通常测线垂直于矿体走向布置,点距等于 MN之间的距离。 中间梯度排列之所以应用较广,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在一段范围内不需要移动供电电极。在一系列测量中,导线AB、电源及发送机也不要移动,只移动测量电极极 MN(短导线测量方式)。 2、中间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