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方法 努力学做21 世纪合格的父母 ——漫谈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孙建通 南昌路小学二(1)班学生家长 1919年,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们怎样做父亲》,旨在研究怎样改革家庭,解放子女。文章强调先觉醒的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使他们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至今读来,仍使人备受教益。今天我循着鲁迅先生的思路,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起着“塑造人”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篇章”( 江泽民),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使广大父母接受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摆脱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素质教育,让孩子们真正受益,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的学者已经提出儿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当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我觉得这十分有道理。我们成年男女,可以说只要生理健全并且愿意为人父母,都有作父母的资格;但是我们能否就可以认为,我们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人生中要经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但是就是唯独没有父母资格考试。父母的上岗施教确实是太容易了一点。与此相关的事实是,我国很多家长从没有进行过教育方面的专门训练,不愿意也很少想到去寻找教育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却又都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当然权威。目前社会上,父母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观念、方法和经验,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上海市调查, 0~18岁孩子的家长,30~40岁的约占75%,他们当中有的人自身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文化程度偏低。即使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也没有多少系统学习过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抽样调查还表明,半数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并不满意,近 1/3的家长直言自己是“失败的父母”。(新民晚报 2002-03-13) 当前有两种片面的教育观念表现比较突出:一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天才教育观。 一代更比一代强,是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父母希望子女超越本人也是人之常情。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不顾孩子的个体实际,过高地期望子女,使孩子从小背上异常沉重的课业包袱和心理包袱。伴之而来的是搞“神童”教育、天才教育,拔苗助长,在一定程度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