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领属主宾句中宾语的补语性特征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领属主宾句中宾语的补语性特征_第1页
1/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领属主宾句中宾语的补语性特征_第2页
2/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领属主宾句中宾语的补语性特征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领属主宾句中宾语的补语性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领属主宾句中宾语的补语性特征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领属主宾句([NP1+V+NP2])是汉语中一种特别的句式,句法上类似于存现句,但二者又有不同。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对宾语 NP2 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将领主属宾句转换为同义结构([NP1 的 NP2]),结合原型范畴理论及凸显性和语法转喻推导,我们发现宾语 NP2 具有补语性特征。 关键词:领属主宾句;隐喻;原型范畴 郭继懋最早提出领主属宾句,结构是([NP1+V+NP2]),谓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一个有名的例句是“王冕死了父亲”。湛朝虎(20XX)指出,从句法功能角度看,动词前名词性成分类似主语,动词后名词性成分类似宾语,领主属宾句因此而得名。领属主宾句是汉语语法讨论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领主属宾句的讨论主要分布在移位说和基础生成说。然而问题是,国内的语言学者大多从句法本身入手,从而容易忽略了认知机制对整体句法结构的影响。通过从认知视角下的语法转喻推导,本文认为领属主宾句 NP2 充当补语置于宾语位置,具有补语性特征。 一、领属关系中的原型范畴 原型范畴理论将范畴分为“核心”和“边缘”,分别具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根据原型范畴理论,领属关系作为一个范畴概念,依据“领”与“属”之间关系的密切、稳固程度,可划分出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领属关系的典型性按以下顺序递减:“整体-部分类”>“关系类”>“领有-隶属类”。我们主要讨论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句子:1)主语对宾语具有语义上的领有关系;2)谓词为不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形容词,通常都不带宾语。如下列句子: a.王爷爷瞎了眼睛 b.教室倒了一面墙 c.王冕死了父亲 d.他来了朋友 e.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杨树黄了叶子 f.妈妈白了头发 g.图书馆倒了书架 h.动物园跑了一只大象。 上述例句对应的原型范畴可以分类为:核心成员、一般成员即边缘成员。具体的划分如表 1: 从表 1 可得,核心成员位于核心地位,典型性最强,最能在认知结构中被提取;一般成员位于过渡地带,其典型性处于递减状态;边缘成员的典型性最低,基本处于原型的范畴边缘。因此,我们把核心成员归类于典型性范畴,一般成员和边缘成员归类于非典型性范畴。 二、语法转喻推导 转喻是同一认知域内有关联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映射。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语言表达及语义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典型性成员的句法推导 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领属主宾句中宾语的补语性特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