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XX2009级定义: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主观感觉为眩晕,客观表现为平衡障碍.人体赖以反映空间定向和自身平衡的周围器官是前庭系统、本体感觉、视觉系统。周围器官将平衡刺激传入中枢整合,使机体感知所处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中枢不断发出修正指令。眩晕(Vertigo)视觉本体感受器前庭前庭系统的基本联系5外周前庭外周前庭前庭中枢前庭脊髓外侧束前庭脊髓内侧束前庭眼支前庭小脑支前庭网状支四肢躯干颈项肌眼球动肌张力植物神经平衡颈斜眼震协调汗、吐外周前庭的功能6球囊椭园囊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后半规管上下直线加速度水平直线角加速度水平旋转角加速度旋转角加速度旋转角加速度病因及分类•正常情况下前庭两侧的感受器不断地向同侧的前庭神经对称的发送等值的神经冲动,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姿势反射,维持人体的平衡。•当前庭一侧病变时,从两侧传入的神经冲动不平衡,一强一弱,中枢不能正确体察机体的平衡;当前庭两侧病变时,中枢体察更不能控制平衡;无论一侧或双侧前庭有病变时,传入平衡冲动与其他平衡感受器传入的冲动也不平衡,从而发生眩晕。前庭外周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之间的病变引起(1)耳源性:耳蜗前庭疾患:①迷路内:梅尼埃②迷路内外:氨基糖苷类耳中毒前庭疾患:①迷路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②迷路外:前庭神经元炎(2)神经源性:如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肿瘤、后颅窝蛛网膜炎、前庭神经元炎及脑膜炎前庭中枢性眩晕由前庭神经的颅内段(出内听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皮层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①脑干病变如血管性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外侧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基底动脉性偏头痛)、脑干肿瘤、脑干炎症、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第四脑室占位、流行性眩晕、扁平颅底及小脑扁桃体下疝②小脑疾病如小脑蚓部肿瘤、脓肿、出血、梗塞③大脑疾病:颞叶肿瘤、脑血管病、颞叶癫痫、脑部炎症位置性前庭系统性眩晕位置性前庭系统性眩晕可为中枢性也可为周围性眩晕。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眩晕、眼震,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多无耳鸣及听力减退。①周围性位置性眩晕:迷路耳石症(良性位置性眩晕)②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等非前庭系统性眩晕①眼性眩晕②颈性眩晕:颈椎病及颈肌病③循环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④血液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⑤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⑥精神性眩晕:神经官能症⑦头部外伤后眩晕周围及中枢性眩晕的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眩晕类型突发性旋转性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程度较剧烈程度不定伴发耳部症状伴耳胀满感、耳鸣、耳聋多无耳部症状伴发前庭神经症状常前庭反应协调常前庭反应分离体位及头位影响头位或体位变动时眩晕加重与变动体位或头位无关发作持续时间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可自然缓解或恢复持续时间长,数天到数月意识障碍无意识障碍可有意识丧失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无常有脑干损害症状,也可有晕厥自发性眼震水平旋转或旋转性与眩晕方向一致粗大,垂直或斜行,方向多变冷热试验可出现前庭重振现象可出现前庭减振或反应分离鉴别(P178)1.外周性与中枢性眩晕2.眩晕发病特征与疾病鉴别诊断3.眩晕发作伴发症状鉴别梅尼埃病(Menieredisease)定义一种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型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梅尼埃病病理:迷路积水以膜蜗管及球囊为显著。膜性结构的变化:1.膜迷路积水膨大,蜗管扩张。2.膜蜗管膨大→推前庭膜向前庭阶(重者贴近骨壁)3.内淋巴压力极高时,可使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交混导致离子平衡破坏,生化紊乱。梅尼埃病4.球囊膨大充满前庭镫骨足板椭圆囊扭曲、移位向外向后上挤压5.椭圆囊膨胀可使壶腹发生类似变化梅尼埃病●内淋巴的变化:1.内淋巴压力↑→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交混2.小穿孔自愈,亦可反复破裂3.大穿孔可形成永久瘘管●其它变化:1.内淋巴囊上皮皱褶因长期受压→变浅/消失梅尼埃病1.上皮C扁平C/部分脱落立方状2.上皮下纤维组织增生3.早期感觉上皮变化不显后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