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 裴文中先生是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的发现者,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奠基人,中国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主要创始人。在先生百年诞辰和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75 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对他丰富多采的一生做一简略的追记和评述,以资纪念。彷徨中的探索裴文中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和战乱中度过的。国与家的贫穷和时局的混乱促使他在痛苦中思索,在彷徨中探求, 并勇敢地去实践自己的诉求。 11 岁时,在开平高等小学读书的裴文中便在父亲的鼓励下,在街头和庙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的卖国行径。 1919 年少年裴文中在滦州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在北平学生五四运动爱国热浪的熏染下,他热心投入运动, 积极声援北平学生,并作为班代表参加校学生自治会的工作,负责与校外联络和宣传。1921 年裴文中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3 年转入本科地质系。 家境贫寒使得他不得不半工半读,兼职小学“全能”教师,在报社作校对,替别人整理稿件,间或从事文学创作,将小说、杂文向报刊投寄,以赚取稿费、资助学业。在因需而写的创作中,裴文中逐渐萌生了浓厚的文学创作欲望并展现出才华。1924 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山海关战火交织,裴文中将对亲人的担忧和国家的忧患之情写入小说《戎马声中》,发表在《晨报》副刊上,得到了鲁迅先生的欣赏,称其为“乡土文学 ”之一种,称赞其文风 “信手写来,不事雕琢 ”。在此期间他的一篇散文《走过W 学校的门口》,表达了反帝反列强的决心。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 “五卅”惨案后他在《晨报》上发表署名“革命”的三字长歌,宣传反英反日。这首长歌曾印成传单,被游行队伍在全市散发。裴文中对地质学本无多大的兴趣。在国破家亡的危机面前,他与许多有志青年一样以拯救国家、 振兴民族为己任, “有志于办党办报 ”,并满腔热忱投入其中。 1926 年裴文中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京大学地下党小组的活动。其后北平党组织遭到破坏,裴文中与组织失掉联系,又在彷徨中开始新的探索。周口店的惊世发现1928 年春,在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的安排下,裴文中赴周口店工作, 帮助周口店发掘主持人杨钟健做后勤管理。到周口店工作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