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措施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措施授课人:吴海平科室:皮肤科11手足口病的定义主要内容11223344776655流行概况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22手足口病的定义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患儿以口腔炎,手、足、膝部和臀部的皮疹或疱疹,伴或不伴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33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曾有关于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告。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这一诊断名称。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组16型(CoxA16)。1969年在美国首次确认EV71与手足口病有关。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44国内流行情况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告。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暴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55国内流行情况2007年山东临沂发生了手足口病暴发,有8例死亡病例,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构成中,EV71约占84%,CoxA16约占16%;2008年当地手足口病病例数仍较高,但病原谱发生较大的变化,病毒毒株是以CoxA16为主(占62%)。2014年3月初,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成功研制我国首个手足口病疫苗,该疫苗是国际上第一个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预防手足口病良好效力的疫苗。66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型,CoxB组的2、5、13型,以及EV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16型(CoxAl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型。77肠道病毒的生物特征属于RNA病毒肠道病毒56℃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88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99传染源人是本病毒的传染源;患者、隐形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1010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受到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门诊交叉感染和医疗器械消毒不严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1111易感染人群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形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1212临床表现普通病例手足口病的临床以发热,手、足、臀、膝、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1313手足口病皮疹的“四个不”四部位四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1414手足口病的症状图片1515临床表现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病程5天以内)神经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