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VIP免费

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_第1页
1/43
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_第2页
2/43
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_第3页
3/43
1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一、药物的致畸作用畸胎的发生取决于遗传因素和胚胎组织接触致畸原的数量和时间等多方面因素,遗传基因和致畸原等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世界约有3%新生儿出生时有严重先天畸形。我国目前共有先天性畸形患者2000多万人,每年大约有60万缺陷婴儿出世,出生后近半数的缺陷婴儿存活下来。先天缺陷的发生率比肿瘤高8倍,比心血管病高5倍,已经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3致畸原:畸胎发生学中的概念,是指母亲妊娠期间因接触能引起胚胎或发育个体结构及功能畸形的物质。致畸原可以是物理性的,如放射线;也可以是生物性的,如风疹病毒等。药物是重要的致畸原之一,药源性先天性畸形约占整个先天性畸形的1%。4着床前期(指胚胎发育的最初2周)易发生胚胎死亡,较少出现胚胎结构的畸形,故也将此期称为致畸的相对不敏感期。但低温和某些药物(如放线菌素D等)也可能在此期对胚胎有致畸胎作用。器官形成期(在人类是指妊娠的第3~8周),致畸的敏感期,胚胎对药物等大多数致畸原都很敏感,此时致畸原对胚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畸形并伴随胚胎死亡和自发性流产。5胎儿期:继器官形成期到分娩称,胚胎的大多数器官已基本形成,主要的发育活动是组织器官的进一步分化,对致畸原的敏感性逐渐下降,但可因致畸原的作用表现为生长迟缓、某些特异性生理功能缺陷等。致畸原还有可能引起致畸作用。6二、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㈠苯妥英钠类与巴比妥类巴比妥类类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有人怀疑苯妥英钠有致畸作用。70年代中期,Hanson等报告了5例孕妇在妊娠期间因服用苯妥英钠而出现先天性畸形的病例。7临床表现为:短鼻,鼻梁宽而扁平、眼距过宽、眼睑下垂、斜视、短颈、唇裂或腭裂、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等。8苯妥英钠致畸作用的机理可能是,进入体内后,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下形成环氧化代谢物,这种代谢物与胚胎组织共价结合,干扰处于胚胎组织大分子的功能,产生致畸作用所致。9巴比妥类抗癫痫药也具有类似的致畸作用,与苯妥英钠类合用可能加重致畸作用,故患癫痫的孕妇在妊娠期间需使用抗癫痫药治疗时,选药应十分慎重。10㈡碳酸锂妊娠头3个月服用此药,导致胚胎畸形的发生率为6%左右,特别是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心脏畸形的表现为三尖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称艾布斯坦综合征,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1/20,000,而孕妇妊娠期间服用此药发病率可提高400倍。其它畸形诸如脑积水合并脊柱裂或脊髓膜突出、畸形足、小耳畸形等也可发生。11㈢己烯雌酚己烯雌酚临床常用于治疗阴道炎,抑制泌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某些症状治疗等。1971年美国人首先报道,孕妇妊娠期间使用己烯雌酚可使新生儿发生罕见的阴道腺癌,还可造成生殖器畸形的新生儿。女性新生儿表现为生殖道结构畸形、子宫颈糜烂、宫颈外翻、子宫颈嵌顿以及假息肉等。12男性新生儿表现为附睾或睾丸网囊肿、睾丸发育不全、隐睾、尿道下裂、小阴茎以及男性假两性畸形等。大部分畸形在青春期开始显现,90%以上在15~28岁有明确诊断,平均年龄为19岁。13㈣避孕药避孕药在临床应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现在全世界约有5亿以上的妇女在用此类药物。避孕药可引起包括肢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14统的多种畸形:1.脊柱-肛门-心脏-食道-肾-四肢畸形综合征:患儿至少同时出现上述3种畸形。⒉Camptomelic综合征:1970年报道过因妊娠期间使用避孕药而引起包括全身骨胳畸形、小颌、腭裂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10例,还出现过罕见的胫骨前曲。153.胎儿外源性性激素类接触综合征:表现为特殊面容、脐外翻、骶骨凹陷、下尿道裂、生长发育迟缓及智力低下等。4.四肢畸形:妊娠早期(14周以内)使用避孕药或接受性激素类治疗可引起子代四肢畸形,表现为缺肢畸形、短肢畸形、肩部畸形以及无乳房畸形等。16㈤链霉素早在1950年Leroux报道了链霉素致畸作用,发现一位妊娠末期妇女,由于使用了链霉素而出生先天性耳聋的婴儿。随后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了有关链霉素可能导致新生儿第八对脑神经损害的猜测,其损害程度与孕妇妊娠期间使用此药物的剂量并无直接关系,但使用此药物越早,其对胚胎发育的不良影响就越大。17动物实验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