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选自“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救护系列教材2018年6月24日,镇江丹阳两姐妹为了避暑,下河游泳,不慎溺水,其中一名不幸身亡。每年都有无数人死于溺水,多以儿童和学生为主。据中国卫生部发表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相关数据溺水——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所有与伤害有关死亡的7%。2014年11月17日,WHO首次发表的《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溺水是世界各地儿童和青年的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每年共有37.2万人溺亡,据保守估计,每天每小时就有40人因溺水而丧失生命。《全球溺水报告》显示,年龄是溺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种关系往往与监督过失有关。该报告令人警醒的其它调查结果还有:——全球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五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男性溺水率是女性两倍以上;90%以上溺水事件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中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溺水率最高。学一学授课内容ONETWO0304概述分类救护原则预防措施PART01概述贵在早淹溺是指人被淹没在水中并导致呼吸障碍及窒息的状况。淹溺的过程很快,一般4-6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要争分夺秒迅速积极抢救。一、定义大量水、藻、草类、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恐惧、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哪些原因呢?二、致死原因PART02分类淹溺分类1.干性淹溺: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约占淹溺者的10%。2.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约占淹溺者的90%。根据淹溺时水的成分不同,淹溺又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博,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致心脏停博。所有溺死者中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干性淹溺干性淹溺的发病机制人入水后,强烈刺激(惊慌、恐惧、寒冷等)人喉头痉挛呼吸道完全梗阻窒息死亡心肌缺血反射性心脏停博湿性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首先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湿性淹溺由于大量水分进入血液循环,血液被稀释,出现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及溶血。溶血的结果使细胞内的钾大量进入血浆,引起高血钾,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室颤),心搏骤停,造成死亡。淡水淹溺含有高渗氯化钠的液体进入毛细血管,因渗透压的作用,致使血中水分大量进入肺泡腔,造成严重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生命丧失。海水淹溺PART03救护原则考一考遇见有人溺水,你会怎么做?A.立刻跳入水中施救。B.快速脱掉衣服,放好贵重物品,然后跳入水中施救。C.站在岸上看着他,思考有效救人方案。D.大声呼救,喊人帮忙;如果离岸边不远,就近寻找竹竿把他拉上来。01救护原则自救02互救自救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互救——水中救护不会游泳,应该这样做!1.充分做好自我保护。2.迅速接近落水者,从其后面靠近,不要被慌乱挣扎中的落水者抓住。3.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两人均采用仰泳姿势(以利呼吸),将其带至安全处。4.有条件的采用可以漂浮的脊柱板救护落水者,有必要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5.高声呼救,获得帮助,启动EMSS。互救——水中救护会游泳,应该这样做!EMSSEMSS,应急医疗服务体系,通过EMSS,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EMSS由两部分组成,即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和医院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患者身边人员院前急救中心医院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