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后现代农业作者:时间: 2011-08-08 浏览次数: 0 次一、现代农业的不可持续性现代农业暂时解决了养活65 亿人的问题 , 但是却没有解决土壤侵蚀、土壤盐化以及农村贫困等古老问题。更有甚者, 现代农业虽然支撑着现代城市和经济, 却依赖矿物能源( 煤、气和油 ) , 其基础摇摇欲坠。城市勃兴 , 上百万的贫穷农民迁居到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工厂, 以摆脱农村的赤贫。 现代农业只为少数利用机械、石油化学制品进行大片土地耕作的农民带来了财富。在澳大利亚, 仅918 万农民就生产了足够的食物, 养活了 2100 万澳大利亚人 , 另外还可以出口可养活5000 万人的食物。 同样在美国 , 仅仅 100 万农民就可养活2185 亿城镇居民。 还有成百万的人也靠这些为数不多的农民出口的粮食养活。我们甚至不该把这叫做“务农文化”, 还不如叫它“务农工业” , 或者干脆把它称为由跨国公司控制的“务农商业”。我们怎能把仅有不到1 %的人口直接参与其中生产粮食和纤维的现代“务农商业”称为一种文化呢无人的农业具有很奇怪的后果。尚存于现代务农商业中为数不多的产奶、养牛、猪、鸡的农民现在正在为他们的牲口干活, 而不是他们的牲口为他们干活。仅50 年前 , 经营得很好的土壤提供常年的牧场, 奶牛在上面可自谋生存。奶牛每天让人挤奶两次, 自己将粪便排解回放牧的土地里。 农民唯一要做的事便是, 用机器每天为它们挤两次奶。在美国 , 大多数的牛奶都是工厂生产的, 在那儿农民和机器干大多数的活。他们为奶牛种庄稼, 收获庄稼 , 将它们切成可入口的碎片, 然后运往奶牛居住的庞大建筑物, 去饲喂成天站在那儿的奶牛。这样, 现代农民还必须处理奶牛的排泄物, 它们常常造成土壤和水的污染。难道这就是中国所要的无人的现代农业方式或者说 , 是否还有一种产奶产肉的后现代方式 难道中国真的渴求发展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相同的“现代”农业如果真是那样 , 那么中国充分“现代化”的农业只需要1300 万农民 ( 中国人口的1 %) 。充分“现代化的”农业工业会让大约8 亿人继续向业已拥挤的大城市大规模地迁移。这一迁移会迫使中国再建80 个城市 , 每个城市至少容纳1000 万人。正如人们所见, 这在美国、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以及澳大利亚 ( 它是全球最城市化的大陆) 是可行的。然而, 中国需要80 个更庞大的城市吗或者说 ,是否存在着一种适于中国的后现代的将来上个世纪 , 现代农业发明了尿素、氨这样一些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