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题(一) 全卷分语文专业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满分1 0 0 分。考试时间1 2 0 分钟。 第一部分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80 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个小题均给出了字母代号为A、B、C、D 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直接填在题后的括号中。(本大题1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下列词语均出自高一语文课改教材,其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彳.(chì)亍 参乘.(shèng) 愀.(qiǎo)然 殒身不恤.(xù) B.颓圮.(pǐ) 旸.(yáng)谷 伶俜.(pīng) 渐.(jiān)车帷裳 C.青荇.(xìng) 訾詈.(lì) 猗.(yī)郁 相与枕藉.(jiè) D.瞋.(chēn)目 脉脉.(mò) 裙裾.(jū) 虚 与委.(wěi)蛇 2.下列词语均出自高一语文课改教材,其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寥廓 风姿 蓊蓊郁郁 义愤填赝 B.苍茫 戮力 如椽大笔 锋芒毕露 C.遒劲 刀俎 流觞曲水 汗流夹背 D.太息 桀傲 横槊赋诗 沧海一粟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中的一种。“语句修辞”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其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B.“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C.《孔雀东南飞》正文头两句诗起兴以引起下边的故事。所谓“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 D.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相对古典诗歌而言,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4.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列“五经”之首,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首。《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