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活性污泥法及其发展历程

活性污泥法及其发展历程_第1页
1/6
活性污泥法及其发展历程_第2页
2/6
活性污泥法及其发展历程_第3页
3/6
活性污泥法及其发展历程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 1912 年发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历程:1912 年,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将污水装在玻璃瓶里,进行实验。他们发现对污水长时间曝气,玻璃瓶里会出现污泥,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他们进一步发现,将那些没有洗干净而附着有污泥的瓶子用作污水曝气实验,污水处理效果更好。他们称这种自己生长的污泥为“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让曝气后的污水静止沉淀,倒出上层已经净化的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污水处理的时间。1914 年,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在英国曼彻斯特建立。在活性污泥法发展历史上将1914 年作为活性污泥法的创始年。这个试验的工艺化是 1916 年,建成的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褐色的絮状污泥,可以见到大量的细菌,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它们组成了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正是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1921 年,上海建成了 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就是现在的上海北区污水处理厂,后来 1926 年相继又建成上海东区和西区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 活性污泥:肉眼观察活性污泥,呈黄褐色絮状物质。气味特殊,但无臭味。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污泥颗粒,可以看见大量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少量的后生动物。除此之外,还有作为粘附基础的无机物质存在。这些微生物和无机物组成了微型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成为菌胶团或称 "胶羽"。活性污泥颗粒中 70-90%是有机物,即微生物,另有 10-30%是其他无机物质。菌胶团是有细菌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将细菌包覆为黏性团块,构成活性污泥絮凝体的核心。在菌胶团外围,粘附了着真菌和原生动物,而较为高等的后生动物则是处于相对游离的状态。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活性污泥法及其发展历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