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史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一、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研究任务)的科学。 二、定义的诠释: 1研究对象:人群 这是它区别于其它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流行病学群体常用于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群。 2研究水平:群体水平 3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给伤害的定义为:“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故意伤害:指有意识地加害于个人或他人,并常伴有暴力行为。 意外伤害:指无意识的伤害。 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生理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三、现代定义及其认识 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确定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理 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三、疾病相关监测 监测目的:描述现状、应急反应、决策依据、干预评价 监测类型:疾病监测、生物学监测、行为监测、环境监测、虫媒监测 我国的监测系统 第一阶段(20世纪 50年代-):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1950年) 第二阶段(20世纪 70年代后期-):传染病监测(单病监测系统);出生、死亡监测; 综合疾病监测系统(1980年); 第三阶段(20世纪 80年代后期-):传染病监测;出生、死亡监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行为监测; 第四阶段(21世纪初-):整合,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 四、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五、疾病自然史研究 六、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疾病防制和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以及医疗、卫生及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均需要以人群研究的结果为依据,建立在科学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是流行病学的特殊功能。 2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流行病学的特征 群体的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社会心理的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发展的特征 第六节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展望 一、应用领域的扩展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健康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