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参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表演《同一首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2、情感目标:通过演唱,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3、能力发展目标: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教材分析《同一首歌》1 •背景资料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 1990 年。中央电视台在第 11 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2 .作者简介孟卫东(1955—)作曲家。北京人。1970 年参军,1987 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长期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3 .歌曲分析歌曲为 E 大调,4/4 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A 段由 4 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 1〜8 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 9〜16 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 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B 段也由 4 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 17〜20 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 A 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 21〜24 小节)是第一乐句的的变化重复,并有“#4”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 25〜28 小节)是 A 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