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戏剧《沙恭达罗》中仙人诅咒的背后动因戏剧《沙恭达罗》中仙人诅咒的背后动因 冀伟 摘要:“仙人诅咒”在迦梨陀娑的戏剧创作中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背后必定有它独特的缘由。迦梨陀娑的戏剧《沙恭达罗》是梵语文学中的最高成就,其中“仙人诅咒”手法的运用是其独特文化魅力,本文将以《沙恭达罗》为例來阐述“仙人诅咒”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 仙人诅咒; 动因 沙恭达罗的故事原型最早见于印度古代大史诗《摩诃婆罗多》,而基本情节,特别是仙人诅咒等情节则形成于《莲花往世书》,约五世纪时,经过迦梨陀娑的再制造,形成了不朽的《沙恭达罗》诗剧。①根据季羡林先生译的来看,《沙恭达罗》共有七幕剧,分别叫做“狩猎”、“故事的隐藏”、“爱情的享受”、“沙恭达罗的别离”、“沙恭达罗的被拒”、“沙恭达罗的遗弃”、“美好的大团圆”。 一、矛盾冲突的合理设置和戏剧情节的丰富迂回 仙人诅咒是全剧的矛盾冲突,有了仙人诅咒才有了精彩的戏剧故事,也才有了人物性格全面展开的事件和线索。通过仙人的诅咒,形成了内外两重矛盾冲突的结构方式,外部矛盾是由沙恭达罗、豆扇陀和仙人组成,追求美好爱情和阻碍美好爱情的冲突; 内部矛盾沙恭达罗和豆扇陀之间的矛盾,在受到仙人诅咒后,国王忘记了自己的妻子,遗弃了沙恭达罗,使得戏剧情节更有曲折性,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沙恭达罗》在第一幕时,国王就把刻有名字的戒指送给了沙恭达罗,为下面仙人的诅咒和戏剧的进行埋下了伏笔,在后面几幕中也多次提到这枚戒指。戒指在剧中起着关系人物命运、贯穿全剧进展的关键作用,沙恭达罗在寻找国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王的途中丢失了戒指,当见到国王时,他已经完全不认识沙恭达罗了,沙恭达罗以为自己遭到了遗弃,心灰意冷。后来国王豆扇陀在渔夫那里再次见到了那枚戒指,想起了他与沙恭达罗的点点滴滴,于是就去寻找沙恭达罗,最终他们一家得以团圆。 二、人物性格的塑造 仙人诅咒的出现在戏剧中也起到了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长期生活在静修林的沙恭达罗,是一个纯洁善良、对世界充满爱与温柔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女子。可是诅咒的出现,改变了她的生活,她去寻找国王豆扇陀,可是国王却完全忘记了她,这让她觉得自己遭到了遗弃,于是就变得坚韧有毅力,充满了抵抗精神,对国王这种行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国王豆扇陀在面对苦行者的劝说下放弃了射向惊跑的小鹿的机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