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9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9 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原理9-1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的阻力?答:固体相变主要特征:1、 相变阻力大2、 新相晶核与母相晶核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3、 母相中的晶体学缺陷对相变其促进作用。4、 相变过程中易出现过渡相。相变阻力构成:1、 表面能的增加。2、 弹性应变能的增加, 这是由于新旧两相的比体积不同,相变时必然发生体积的变化,或者是由于新旧两相相界面的不匹配而引起弹性畸变,都会导致弹性应变能的增加。3、 固态相变温度低,原子扩散更困难,例如固态合金中原子的扩散速度为10-7— 10-8cm/d,而液态金属原子的扩散速度为10-7 cm/s。9-2 何谓奥氏体晶粒度?说明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影响?答:奥氏体晶粒度:是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度量。当以单位面积内晶粒的个数或每个晶粒的平均面积与平均直径来描述晶粒大小时,可以建立晶粒大小的概念。通常采用金相显微镜100 倍放大倍数下,在645mm2 范围内观察到的晶粒个数来确定奥氏体晶粒度的级别。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奥氏体晶粒小: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细小,强度高、塑性好,冲击韧性高。奥氏体晶粒大: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粗大,显著降低钢的冲击韧性,提高钢的韧脆转变温度,增加淬火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当晶粒大小不均匀时,还显著降低钢的结构强度,引起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脆性断裂。9-3 试述珠光体形成时钢中碳的扩散情况及片、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答:珠光体形成时碳的扩散: 珠光体形成过程中在奥氏体内或晶界上由于渗碳体和铁素体形核,造成其与原奥氏体形成的相界面两侧形成碳的浓度差,从而造成碳在渗碳体和铁素体中进行扩散, 简言之,在奥氏体中由于碳的扩散形成富碳区和贫碳区,从而促使渗碳体和铁素体不断地交替形核长大,直至消耗完全部奥氏体。片状珠光体形成过程:片状珠光体是渗碳体呈片状的珠光体。首先在奥氏体晶界形成渗碳体晶核,核刚形成时与奥氏体保持共格关系,为减小形核的应变能而呈片状。 渗碳体长大的同时, 使其两侧的奥氏体出现贫碳区,从而为铁素体在渗碳体两侧形核创造条件,在渗碳体两侧形成铁素体后, 铁素体长大的同时造成其与奥氏体体界面处形成富碳区,这又促使形成新的渗碳体片。 渗碳体和铁素体如此交替形核长大形成一个片层相间大致平行的珠光体区域,当其与其他部位形成的珠光体区域相遇并占据整个奥氏体时,珠光体转变结束, 得到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