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实务》复习题(15.4 )答案第一章货币理论与应用三、名词解释1. 代用货币 P8:政府或货币发行机构用纸张制造的代表一定成色和质量的金属商品货币的凭证,用它代替金属商品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商品货币。2. 信用货币 P8-9:以国家信用作为基础的货币,它既不代表金属商品货币,也不能自由兑换金属商品货币,它是价值符号,是信用凭证。3. 价值尺度 P12: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者,以自己为尺度去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社会劳动消耗费的大小和多少,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4. 流通手段 P13: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的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5. 贮藏手段 P13: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 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四、简答题1.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P3 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的活期存款 +农业活期存款 +个人信用卡类存款M2=M1+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 +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 +信托存款 +其他存款M3=M2+各种债券 +商业票据 +大额可转让存单2. 货币的发展经历的形态。 P7-9 ①商品货币②代用货币③信用货币④电子货币3. 信用货币产生的主要原因P9 ①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结果②货币的性质为信用货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③金属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④国家可通过对信用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立法保障及有效监管,使公众对信用货币保持信心4.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P11 ①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 ,人民币以“¥”为符号②人民币采取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③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流通,严禁金银流通,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④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通进行管理⑤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携带人民币出入境有数额的限制第二章信用与利息三、名词解释1. 信用 P16:以还本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债权债务关系,其实质就是用契约关系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2. 企业信用 P22:企业在资本运营、资金筹集及商品生产流通中所进行的信用活动。3. 银行信用 P24:银行及其他各种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贴现、发行债券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4. 国家信用 P25:以国家或政府为一方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5. 消费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