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景观设计价值观研讨 景观设计的价值观研讨 晋代诗人、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广为流传,其中文章这样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景观: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从现在来看,桃花源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无不使当下人们对置身于自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梦想着自己也能过上桃花源中人所拥有的生活。而桃花源的生活给我们展现的恰恰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 《老子》一书第 25 章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说道要效法或者是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的运行法则都要遵守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即为“道”的最好表达,这里的道包括了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生态价值观的提出即是景观设计中道法自然最好的注解和理论支持。 生态价值观提倡下的生态设计是设计师在深化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营造出来的具有生态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景观与环境,[1]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人与景观的和谐共处,我们可以总结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必须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从自然界的“生物链”出发看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价值观——设计要尊重自然,使人在谋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二是从“人的动物性”出发看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价值观——设计要尊重人,包括作为生物的人的需要,和作为文化人的认同和文化身份;三是从景观载体的“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化性”出发看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价值观——设计要关怀人类的精神需求,关怀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和寄予[2]。以这三点为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来重构具有生态价值的“桃花源”。 一、从自然界的“生物链”出发看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价值观 “生物链”也成“食物链”或“营养链”,是生物界中的专业词语,是指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