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问题导向学习之探讨

问题导向学习之探讨_第1页
1/38
问题导向学习之探讨_第2页
2/38
问题导向学习之探讨_第3页
3/38
问题导向学习之探讨问题导向学习始于1950 年代美国的 Case Western大学及 1960 年代加拿大的 McMaster 大学 (Barrows & Tamblyn, 1980) ,立基于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与个案研究(case-study) 之根基上,为学习者开创了更适切的学习目标,并在1970 到 1980 年间渐渐推广到其它国家(例如澳洲、新加坡、瑞典、荷兰、香港、英国等) (Sadlo et al., 1994; Frost, 1996)。且其应用的范围很广,举凡商业、法律、教育、土木工程、伦理课程等,几乎无所不包(Camp, 1999; Maxwell et al., 1999; Murray & Savin-Baden, 2000; Nowak & Plucker, 1999; Smits, Verbeek & de Buisonje, 2002)。当然,在这么多实施问题导向学习课程中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其不成功之因, Camp (1999) 认为主要是当问题导向学习变成了以教学者来控制教学,成为教学者中心(teacher-centered) 的学习时,便已变质,而 Bridges (1992) 将此种变质的学习称为「问题刺激学习」(problem-stimulated),即是由教学者来掌控学习之内容,但是仍以问题导向学习中的小组学习模式来进行。且,Camp (1999) 强调课程架构仍以演讲式教学与传统评量方式为主的教学环境,皆不适宜以问题导向学习之学习模式来进行学习。 因为问题导向学习是以明确、 系统性之步骤,循序渐进地引领学习者进行学习(廖志飞,民 90; Cooke & Alavi, 1995; Edens, 2000; Parikh, 2000; Tao & Gunstone, 1997) ,重视小组学习(Antonietti, 2001; Bridges, 1992; Forrester & Chau, 1999; Glasgow, 1997; Marsh, 1999; Maxwell et al., 1999; Tam, 2001) 及多元评量(Maskell, 1997; Wiers et al., 2000),因而可以培养高层次之归纳技巧与问题解决技能 (Hmelo, Gotterer & Bransford, 1997; Marsh, 1999; Neufeld, Christel, Woodward & MacLeod, 1989; Walton & Matthew, 1989; Yeung, Au-Yeung, Chiu, Mok & Lai, 1999) ,及学习者之深度学习(Coles, 1985; Lau & Talbot, 1999; Newble & Clarke, 1986) 。因此,相较于传统教师中心、学科中心、竞争学习、演讲式的教学型态 (Sadlo et al., 1994),以学习者中心(student-centered)、问题导向(problem-based)、小团体学习(small-group learning) 为形式之问题导向学习,为教学者及学习者开拓了另一番新视野。一、问题导向学习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问题导向学习之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