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高职汽修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浅谈高职汽修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目标出发,提出高职汽修专业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了以课程设置优化、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为主的理论课程体系改革途径,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高职教育 汽修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 课 题:本文系 20XX 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特色专业”讨论成果,项目编号:20XXtszy062。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进展,市场上对汽车检测、维修人才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与此相应的汽车营销、检测、维修类专业也纷纷在各高职院校应运而生。现代汽车作为各种高新技术的载体,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复杂化导致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建设,将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培育成具备专业综合能力的汽修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育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育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理论课程体系改革 1.以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多且内容深、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厌学心理普遍。针对这个问题,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必须够用为度,不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为应用服务,围绕专业实际的需求选择有用的课程和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例如,对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液压传动等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提炼,最终形成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汽车机械基础。对很多学生反映内容深、理解困难的电工电子技术,选用其中电工基础的内容与汽车电器设备课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合并,在保证有用性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增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程,如汽车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扩大知识面。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本着必须够用原则,可以有效扩大学习知识的广度、降低了深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 汽车构造、汽车电子电器、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等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过去这些课程通常独立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