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 】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黄土地区路基病害类型与成因黄土地区路基病害类型与成因一、路基病害及其成因 1 .黄土陷穴成因黄土地区修筑的路基,在雨季时大面积汇集的雨水,沿着黄土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向路基内部渗透、潜流,溶解了黄土中的易溶盐,破坏了黄土结构,土体不断崩解,水流带走黄土颗粒,形成暗穴,在水的浸泡和冲刷作用下,洞壁坍塌,逐渐扩大形成更大的暗穴或出露于地表的其他形态的陷穴。特别是在地形起伏多变、地表径流容易汇集的地方,而土质松散、垂直节理较多的新黄土中最易形成陷穴。典型的路基陷穴如图 7-1 所示。黄土陷穴的产生是黄土的湿陷性及水的潜蚀淋溶作用的结果。黄土的湿陷性是产生陷穴的内在原因,水的潜蚀作用是产生陷穴的外部诱因。湿陷性黄土是一种质地松疏,具有大孔隙和裂隙的土,水较容易在黄土中渗流,当渗透水流的水力梯度较大时,水流将黄土中的黏土粒和粉土粒带走,从而扩大了黄土的裂隙或大孔管道。渗透的水流断面扩大后,渗透流速加快,更加提高了水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这种由于渗透水流从黄土中携带走细颗粒的过程称为机械潜蚀。除此之外,水在渗透过程中,将土中易溶盐溶解并带走,使黄土固结强度下降,这种作用称为化学溶蚀作用。黄土的自身特点,为陷穴产生提供了本质条件。(1) 湿陷性【 tips 】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黄土是一种土质疏松,主要成分为粉土颗粒组成的特殊土,其细微颗粒极易遭受潜蚀;(2) 黄土中易溶盐含量丰富,对强度起作用的结构状碳酸钙,在含CO2的水或酸性环境中,易受水溶蚀,破坏黄土的内部结构,使之变得松软,有利于地下水渗透,加速了渗流作用和机构潜蚀作用;(3) 大孔隙和裂隙发育, 为水的渗透提供了便利通道,加速了机械潜蚀。黄土地区特殊的水文气候条件,为陷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该地区雨量很少,但较集中,全年暴雨多发生在7、8、9 三个月,尤其在暴雨后,大量地表水迅速积聚,且有一定的水压力,水透过黄土像通过一个小吸管被吸下去。陷穴一般中间大,进口和出口小,有直入的也有斜进的,随着水的下渗方向变化各异。水钻进大孔隙后,先就近下渗,挤压临近土体形成空洞,尔后空洞不断扩大,待下层土颗粒逐渐密实,水向下渗的速度变慢。若水源继续有补给,则向横向渗流,待水力逐渐减弱,洞穴出口就变小。由于水开始下渗时冲击力大, 直接下渗, 向两边扩散小, 因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