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 2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C.原始农业的出现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神农氏“教民农作”反映原始农业的出现。答案:C2.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宋朝时出现的利用水力推动的灌溉工具是()A.翻车C.高转筒车B.筒车D.风力水车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 项是曹魏时期。B 项是唐朝时期创制的,D 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答案:C3.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于()A.西周时期C.两汉时期B.战国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都江堰是在公元前 3 世纪由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答案:B4.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 “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从材料“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说明“庭院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庭院经济”多种经营,既有农业也有手工业。故本题应排除 B 项,选择 C 项。“庭院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技术落后。故排除A、D 两项。1答案:C5.《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C.唐代B.春秋战国D.宋代解析:材料“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技术,根据所学,这一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B6.(2016·山东滕州一中段测)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C.量力而行B.精耕细作D.扬长避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