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钢琴音乐审美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钢琴音乐审美活动是一项内涵丰富且过程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在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过程中贯彻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不仅能够带领学生感悟和体验音乐之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能够提高高师钢琴教学的质量,并为音乐审美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 高师;钢琴教学;音乐审美;应用 审美是音乐艺术的核心内容。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在音乐基础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审美教育优化钢琴教育教学,将审美教学理念应用到钢琴音乐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体验音乐之美,有利于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高师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 钢琴演奏中的审美心理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钢琴演奏者用审美的态度去感知乐谱和弹奏过程,感受其中所传递出的情感,与乐曲产生共鸣,并获得心理上的轻快和情感上的愉悦。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演奏者重视自己技法的提高,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审美能力缺少认知和讨论。为了培育演奏者的音乐情感和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老师不仅要分析演奏者的心理特征,而且要重点讨论其审美心理,进而提高演奏者的接受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一)高师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感知 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是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新的意义 ,对音乐作品进行新的认知和加工,得出对音乐的总体印象。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从艺术活动中带领学生感受人情化、生命化以及形象化的音乐审美能力,借助钢琴乐曲的演奏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之中。例如在演奏德彪西的《月光》时,老师借助乐曲描述的画面能引发学生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在如梦、如幻和如歌的音乐旋律中感知经典作品的审美意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高师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想象 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想象是对演奏者将要演奏的效果进行设想。音乐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加工制造,将激活审美对象之后所形成新的审美形象演奏出来,并升华到对美感的体验。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审美想象,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境界,形成更为抽象和深化的审美能力,进而将审美对象展现得更加鲜亮生动,使审美体验更加强烈,使作品演奏更富有艺术审美感染力;这对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进展和深化等心理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