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背景。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4.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5.积累李白名句。一、预习新课1、了解李白的相关经历和他的代表作品。2、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3、自读原文,学习基础知识。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段时间。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段时间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徒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成好友。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第二年,李白因参与了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 59 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 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作品]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最具代表性。三、积累相关知识1.三山五岳“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