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自卑心理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求助者包某,公安局新考录女大学生。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 “自己先天就不如别人”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SCL-90 测评焦虑因子分值为 2.4 分,为阳性。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SAS、SDS 测试也证明了这些问题的存在。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主要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包某,女,24 岁,某公安局派出所民警,蒙古族,无宗教信仰,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村。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自小便常听家人说因为她,导致父母没有养老送终的人,父母一直想生个儿子,但是因为生她母亲得病不能再生了,因此常有罪恶感,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太大的价值,自我感觉很少能得到家人的重视。姐姐各方面非常优秀,长的也漂亮,总认为父母更爱姐姐,和姐姐关系也不太好,入学后,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优异的成绩以赢得家人的重视,大学毕业后按照家人意愿报考了公安局,上班后,发1现很多专业知识自己不懂,很多同事们参加的行动自己都不能参加,工作一年下来的考核结果,更让她彻底灰心丧气,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部门工作,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她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自己的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由此,她失去了自信心,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对那些自以为无力完成或实际上稍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