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探究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理念。以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历史思维——激起学生家国情怀”为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以文本、图片、图表等多样化的史料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解决和问题探究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家国命运的关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 6 课内容,也是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课。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的新航路和其他一系列新航路的开辟等内容。本课是下一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前提,也是本单元主题世界走向整体的开始。因为各条新航路的开辟,不仅为东西方的交往开辟了新的途径,更是使人类认识到了全新的世界,也为全球各地联系的建立和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提供了条件。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像为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主要航海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新航路主要路线的空间认识不够清晰,尤其在对其他国家新航路的开辟活动缺乏了解,导致对新航路开辟活动认识的狭隘性。学生对各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活动的兴趣较高,也具备一定的史料研习的能力,但是对如何准确全面描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如何获取、辨别史料和如何运用史料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有待提高。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准确辨析欧洲各国开辟的主要航路的时间定位和空间范围,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过程。 2.结合史料,将新航路开辟活动置于 15——17 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理解欧洲各国争相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面貌的变化,提升对历史变化的解释水平。 3.感受航海家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的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精神,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5——17 世纪欧洲各国开辟的主要心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世界面貌的变化。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世界面貌的变化。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以“全球航路的开辟——重走远洋探险之路”的主题活动探究为教学设计的思路。在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和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