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 种类型。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增多,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ITP 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因此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皮肤粘膜受损;与血小板减少,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感知改变---瘙痒 有关。主要表现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从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到大片瘀斑、瘀点,鼻衄、牙龈出血、口腔出血。护理目标破损后的皮肤粘膜愈合,不出现继发感染。不出现新的皮肤、粘膜损伤。家长、患儿能复述皮肤粘膜破损的护理要点。护理措施避免因患儿哭吵而加重出血:可多给患儿抚摸、讲故事等,以给予安慰与爱抚,尽量满足患儿要求、减少哭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刺激,少渣,高蛋白,高维生素,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证睡眠充足。每天检查皮肤出血点、瘀斑有无增加。指导家长在照顾患儿时应注意:衣服宜宽大、柔软,减少对皮肤的磨擦,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温水擦洗,及时更换内衣、内裤。剪平患儿指甲,避免搔破皮肤,防止皮肤挤压和外伤,不要玩尖锐玩具,以免损伤皮肤。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避免擦伤皮肤。给患儿洗脸、擦澡的水温不宜过高,以接近体温为宜,避免水温过高使表皮血管扩张,加重出血。擦澡时动作轻柔,以免挤压皮肤加重出血。2。有感染的危险;与服用激素,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主要表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超出正常范围。护理目标患儿不发生感染,体温正常。护理措施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18-22℃,湿度 50%-60%,定期通风换气,冬季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 20-30 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内空气每天用 0.5%过氧乙酸喷雾 1 次。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尽量给 2-3 人的小房间,减少探视人员。做各种治疗应严格无菌操作,先护理非感染患儿,后护理感染患儿。为患儿进行各种穿刺后,应压迫局部直至不再出血,如穿刺针眼较大应以无菌纱布敷盖,以防局部感染。协助家长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特别是皮肤、口腔护理。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卫生宣教;优质良好的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餐后漱口,勤洗澡、换衣、洗头及剪指、趾甲。根据季节、天气增减衣服,防止受凉。病人餐具要专用,并保持清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以免肠道感染。嘱家长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呼吸道疾病。每天测体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