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清塘荷韵》优秀教案《清塘荷韵》教案教学目标:、理清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4、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教学重难点:、品味荷之韵。2、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教学时:2 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荷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有谁知道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板书)2、展示荷花的几幅图片,请学生找出与之相配的诗句。(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 1997 年 86 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二、作者简介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季羡林:1911 年生,山东临清县人。193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 年留学德国,194 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国文字 ,出访过几十个国家 ,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 ,对印度文化与佛学又有深入研究 ,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 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出版有散文集《牛棚杂忆》等。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三、初读文、整体感知、初读文,疏通字词2、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诵读文,理清行文的线索,并用带“荷”的两个字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