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金属学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一、金属的基本结构 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其性能也不同。但是对于同一种成分的金属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工艺,改变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见,金属的内部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金属和合金在固态下通常都是晶体,因此首先要了解其晶体结构。 1 、金属的原子结构及原子的结合方式 (1 )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 1 ~2 个,最多不超过4 个,这些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力很弱,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此时的原子即变为正离子,而对于过渡族金属元素来说,除具有以上金属原子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即在次外层尚未填满电子的情况下,最外层就先填充了电子。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不仅容易丢失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容易丢失次外层的1 ~2 个电子,这就出现了过渡族金属化合价可变的现象。当过渡族金属的原子彼此相互结合时,不仅最外层电子参与结合,而且次外层电子也参与结合。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间结合力特别强,宏观表现为熔点高。强度高。由此可见,原子外层参与结合的电子数目,不仅决定着原子间结合键的本质,而且对其化学性能和强度等特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2 )金属键 处以集聚状态的金属原子,全部或大部将它们的价电子贡献出来,为其整个原子集体所公有,称之为电子云或电子气。这些价电子或自由电子,已不再只围绕自己的原子核转动,而是与所有的价电子一起在所有原子核周围按量子力学规律运动着。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它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 )结合力与结合能 固态金属中两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正离子与周围自由电子间的吸引力,正离子与正离子以及电子与电子间的排斥力。 结合能是吸引能与排斥能的代数和,当形成原子集团比分散孤立的原子更稳定,即势能更低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把远处的原子移近所做的功是使原子的势能降低, 2 所以吸引能是负值,相反,排斥能作用下把远处的原子移近平衡距离 d0 时,其结合能最低,原子最稳定。任何对 d0 的偏离,都会使原子的势能增加,从而使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原子就力图回到低能状态,即恢复到平衡距离的倾向,这里的 EAB 成为原子间的结合能或键能。 2 、金属的晶体结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