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进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心理学家进行研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的心理动因,即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一)本能 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例如,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低,与许多野兽相比,它们的体力较弱,奔跑的速度较慢,没有尖利的爪子和牙齿来抵御外敌,古猿必须采取集体行动,依靠大家的力量来抵御外敌的侵害,依靠集体的智慧来保存种族的繁衍和发展。这样,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古猿逐渐形成了集群的习性,并通过种族繁衍流传给后代。 来自人类个体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婴儿一出生就需要周围环境能为其提供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以保证其健康成长。通常母亲能为其提供这些需要。在婴儿与母亲的积极交往中,婴儿与母亲形成和发展了积极的情感联系,这是人类个体最早形成的社会性交往。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个体早期的社会性交往是以后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个体的个性发展的基础。社会心理学家赞-威克斯勒等人(C.Zahn-Waxler&M.Radke-Yarrow,1979;E.Maccoby,1982)的研究发现,在母婴的积极交往中,在母亲的指导下,婴儿学会了大量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了许多良好的社会行为,如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尊敬长辈,文明礼貌等等。也正是在与母亲的积极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在母亲的指导和要求下,婴儿还学会了参与交往、发动交往和维持交往,解决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习得了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并积累了社会交往经验。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以后形成诸多社会关系的基础,母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无论是灵长类动物,还是人类,都表现了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的本能需要,而且,这种本能需要的满足,还进一步影响和制约了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 与别人交往的需要,也只有在与别人的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 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 小视窗 恒河猴实验 人际交往对人类的健康发展不仅具有深刻的生物学意义,而且还具有心理学意义。动物学家哈罗(H.Harlow&M.Harlow,1966)曾做过一项恒河猴的有趣研究,研究者将小猴与猴妈妈分开,而让它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