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学分析

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学分析_第1页
1/6
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学分析_第2页
2/6
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学分析_第3页
3/6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学分析 1、一个基因型为 a+b+c+d+e+并对链霉素敏感的E.coliHfr 菌株与基因型为 a-b-c-d-e-并对链霉素耐性的F-菌株接合,30 分钟后,用链霉素处理,然后从成活的受体中选出 e+型的原养型,发现它们的其它野生型(+)基因频率如下:a+70%,b+-,c+85%,d+10%。问 a,b,c,d 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起点(最先进入 F-受体之点)相对位置如何? 解:根据中断杂交原理,就一对接合个体而言,某基因自供体进入受体的时间,决定于该基因同原点的距离。因此,就整个接合群体而论,在特定时间内,重组个体的频率反映着相应基因与原点的距离。 报据题目给定的数据,a、b、c、d 与供体染色体的距离应该是: 是: O b d a c e 2、为了能在接合后检出重组子,必须要有一个可供选择用的供体标记基因,这样可以认出重组子。另一方面,在选择重组子的时候,为了不选择供体细胞本身,必须防止供体菌株的继续存在,换句话说,供体菌株也应带有一个特殊的标记,能使它自己不被选择。例如供体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这样当结合体( conju gants)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供体菌株就被杀死了。现在要问:如果一个 Hfr 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你认为这个基因应位于染色体的那一端为好,是在起始端还是在末端? 解:在起始端 3、有一个环境条件能使 T 偶数噬菌体(T-ev en phages)吸附到寄主细胞上,这个环境条件就是色氨酸的存在。这种噬菌体称为色氨酸需要型(C)。然而某些噬菌体突变成色氨酸非依赖型(C+)。有趣的是,当用 C 和C+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将近一半的色氨酸非依赖型子代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表现为基因型 C。你如何解释这个发现? 解: 首先,这不可能是回复突变,因为这里的频率是 1/2。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进行的是 C 和C+对寄主的混合感染。当两种类型噬菌体同时感染同一寄主细胞时,两者在同一寄主细胞中增殖,同时,各自按照本身的遗传组成指导合成其外壳蛋白质,以便组装成成熟的噬菌体颗粒。也就是说,在寄主细胞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噬菌体染色体和可以包装其染色体的两类型噬菌体的所需蛋白质。 当然,蛋白质包装染色体是随机的,C+染色体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也可以包装C 型染色体。从随机事件发生频率上可以理解,C+蛋白质1/2 包装了C+染色体,另1/2 包装了C 型染色体。反之亦然。 而感染决定于噬菌体外壳蛋白特异结构。于是当后者感染寄主细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学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