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春雪》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注释】芳华:芬芳的鲜花。初:刚刚。庭树:花园里的树木。故:因此,所以。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相关试题及答案】(1) 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2) 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來,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 分)【参考答案】(1) “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 2 分,共 4 分。大意正确即可。)(2) 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二:(1) 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 分)(2)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 分)(3)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答案:(1) 仃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 (3 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 1 分,简要赏析计 1 分;语意相近即。(3) “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來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三:(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 分)(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 分)参考答案(1)第二句中的“惊”字用得最为传神(1 分)。从字面上看,“惊”似乎表明诗人为刚见草芽而感到吃惊与失望(1 分),实际上却是表现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见“春色”萌芽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仃分)。(意思对即可。答出“惊”字给 1 分,答出具体情况,给 2 分。)(2)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1 分),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1 分)。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