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_第1页
1/22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_第2页
2/22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_第3页
3/22
1 第二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概述 生理学基础 1.反射 通过反射弧所实现的神经活动。 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主要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突触(sy napse):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接头。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2.传出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 支配骨骼肌运动,神经介质为乙酰胆碱。非自主神经 somatic motor NS 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 节前纤维 介质为 acety lcholine 反应较广泛 节后纤维 介质为 noradrenaline 反应局限 副交感神经 节前和节后神经纤维的介质均为乙酰胆碱。 植物性神经分布于心脏、血管、腺体和其他内脏器官,需在神经节处交换神经元,然后再到达所支配的器官,即效应器(effector)。 3.传出神经的突触传递 信息由电脉冲转化为化学传递,化学传递的核心是神经递质。1921 年经离体蛙心实验发现乙酰胆碱,1946 年发现去甲肾上腺素。 递质(transmitter):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在突触部位从末梢释放出的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 (1)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神经兴奋时其未稍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极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经与一部分骨骼肌的血管舒张神经)、运动神经。 乙酰辅酶 A+胆碱 胆碱乙酰化酶 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 乙酸+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也称为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红细胞及肌组织;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存在于血浆、肝及神经组织的神经胶质细胞中。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noradreneigic nerv e): 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为神经递质,绝大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Au tonomic/v egetativ e NS 2 纤维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儿茶酚胺通过酶系统灭活:单胺氧化酶(MAO)、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次要途径)、细胞外液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摄取或吸收(主要途径)。 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途径: 酪氨酸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 多巴胺-β -羟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与ATP 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内,并可避免被胞质中的 MAO 所破坏。 此步为限速步骤,因为其活性较低,反应速度慢,底物要求专一,且受多巴胺或游离去甲肾上腺素的反馈抑制。 NA...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