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术鉴赏_第二单元_第五课审美自律_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_第二单元_第五课审美自律_参考教案_第1页
1/7
美术鉴赏_第二单元_第五课审美自律_参考教案_第2页
2/7
美术鉴赏_第二单元_第五课审美自律_参考教案_第3页
3/7
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兰亭序》 魏晋时期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司徒谢安、孙绰、名理精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 41人,宾主兴致盎然,成诗 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手稿共 28行,324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醒后曾再书,竟不能复得。此帖传为唐代冯承素双钩廓填本,纸本,故宫博物院藏,素称“神龙本”。千百年来,流传有绪的《兰亭序》已深入人心,并孕育了以“中和”为极则的书法审美观念。其书势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用笔秾纤得体,遒丽天成;章法如斜反正,纵横自如。文中“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然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之美。从书法美学上讲,表现为空灵、自然,以韵为尚;流露在笔尖墨端,则是任情适性,天真烂漫。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 ◆注意:教师提出要求: 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 不能交换: 其一: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 其二: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 其三: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整篇疏密大小、墨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美术鉴赏_第二单元_第五课审美自律_参考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