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 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研究中,将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研究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 【学生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研究,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研究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3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研究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