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详细的工程勘察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工程实践表明,路基工程必须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才能保证路基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和舒适。国内大量的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也多为勘察不足,没有查明不良地质情况,设计和施工中路基填料来源和性质差别大,再加上路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不严等造成的。高速铁路路基主要的工程风险为地基的复杂性和填料性质的变异性,因此必须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地质条件和填料工程性质,提供满足评价地基和路基结构物变形的地质资料。 6.1.2 路基工程与桥梁、隧道一样,是铁路轨下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列车高速、安全、舒适运行系统中的关键工程。路基主体工程一旦破坏,维修难度高,对于运营的影响大,因此,必须按结构物设计。其地基处理、基础结构及直接影响路基稳定与安全的支挡等工程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 100 年。填筑路基通过加强排水和防护、严格控制填料材质及压实质量,其强度及变形性能一般不随时间而衰减,甚至会出现增强和提高的情况。 6.1.4 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和密实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根据秦沈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等的施工经验,我国铁路对填料的划分较粗,尤其是粗颗粒填料在实际施工填筑中存在填料组别合格,但由于级配不良,直接碾压不能达到所规定的压实控制指标等问题。在勘测设计阶段,往往对于填料材质较为重视,对于粒径级配则重视不够,因此应结合土源具体情况进行可压实性能分析及试验,提出具体可行的填料制备工艺。 6.1.5 填料最大粒径的限制对于保证路基工程质量非常重要,符合将路基作为结构设计的理念。由于 K30 检测方法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荷载板的1/4 即 75mm,在武广、哈大等客运专线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加强路堤填筑质量控制,均提出了从严控制填料最大粒径的建议。本次规范编制按照有利 于填筑质量控制的原则,提出基床底层应控制在60m m 以内,基床以下应控制在75m m 以内。 6.1.8 为保证高速铁路轨道的平顺性需严格控制路基变形,不均匀沉降变形控制更为关键。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比较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在地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