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n 技术规格的真实含义 802.11n 当中吓人的专有名词包括像多进多出(MIMO)、空间流和空间复用这些会迅速让网络经理大脑麻木的神秘术语。在真实的802.11n 无线网络环境的语境中,这些规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MIMO 和空间流 一般而言(并且从过于简化的意义讲),MIMO 和空间流的数字共同用来表示给定距离上的吞吐量潜力。总的来说,接收天线的数量越多,可以保持一定数据传输速度的传输距离就越长。 当然,同大多数无线技术一样,你在使用 802.11n 时体验到的实际吞吐量和距离取决于你的环境。比如楼层平面布局是开放的,还是隔开的;建筑和窗户的建筑材料是什么;参与传输的客户端设备的配置等。因此,请在这种背景下,综合考虑出现在厂商数据表中的MIMO和空间流的数字。 实际上,MIMO 只是这个等式的一部分。它指的是在传播信道(“传播信道”是一个用于表示信号在空中所走的无线路径的奇特单词)中参与交换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数量。例如,2×2 MIMO 表示发射端两根天线,接收端两根天线,是 802.11n 标准草案的最低要求。2×3 MIMO 则表示两根发射天线和三根接收天线,如此类推。 空间复用是强制性组件 空间复用是 802.11n 标准的强制性组件,而 MIMO 则是实现空间复用所必须的。因此,两者是携手合作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空间复用呢?它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在使用这种技术时,多根天线独立地并行发送由单独编码的信号组成的不同的流(所谓的空间流)。实际上,重用无线媒介或“复用”信号,是为了在给定信道中传送更多的数据。在接收端,每根天线都看到信号流的不同组合。为了准确地对它们进行解码,接收设备必须分离这些信号(即“解复用”)。 注意,可无线复用的空间流的数量取决于发射天线的数量。因此,虽然与 2×2 MIMO 相比,2×3 MIMO 多了一根接收天线,但在两种配置中都只能支持两条空间流。那么,为什么接收端要配置三根天线呢? N×N 有何不同 结论是,多出的接收天线增加了你可以享受到的给定吞吐量的传输距离。或者说,它增加了给 定 距 离 上 的 吞 吐 量 。 不 过 , 还 是 让 我 们 从 头 谈 起 。 空 间 复 用 涉 及 多 根 天 线 同 时 独 立 地 无 线 发 送 由 独 立 编 码 的 信 号 组 成 的 不 同 的 流 。通 过 在 无 线路 径 上 复 用 信 号 , 更 多 的 数 据 通 过 无 线 路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