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概况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建国(1949)以来: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1. 初创阶段(1950– 1961)1950年 9 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1952年 9 月 28 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1— 1961接受了 60 多个国家 3315个留学生。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教学特点:(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2. 巩固阶段(1962– 1966)、1962年 6 月 26 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5年 1 月 9 日,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62— 1965接受了 3944个留学生。 此外,还承担了 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 少数坚持到 1968年 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1971年 4 月北京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3. 恢复阶段(1972– 1977)70 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 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1972年 10 月 30 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1973年 9 月北语开学,接受 42 个国家 383 名留学生。1977年北语在校留学生为 1217人,从 1972年到 1977年共接受留学生 2266人。教学: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相结合。课程设置:听说、读写分两种课型进行试验。二. 对外汉语教学的确立期(1978年 ---):1978年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空前发展。1978年到 1988年,全国接受了 130多个国家的 46938名长、短期留学生。到了 1997年全国在校留学生已是 43712名,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已达300多所。1. 创建学科理论架构阶段 (80 年代)(1) 学科意识增强,科学研究风气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测试、语言与文化。(2) 探讨学科理论架构:提出学科体系模式,讨论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等问题。(3) 科研成果明显:论文、专著,基础研究成果累累。(4) 课堂教学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