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北戴河区北坊小学王帆简要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具体实施: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良好情境的创设是问题产生的良好源泉。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通俗地说,就是“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情境要促进主动建构,其内在含义就是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生成新的认识。基于此,在情境创设中,主要选取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化情境、趣味化情境、操作化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等。1.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顾名思义该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着力点,以数学初始条件的创设和生活素材的选取为主要环节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平台,同时也架设了一座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2. 趣味化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特定需要,把握好情境的趣味性与第 1 页 共 6 页其内在数学特征的基本关系,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把握的是,不要把情境的趣味化一味的表现在视觉上的强刺激、活动的游戏化以及对拟人化的动物情境的滥用等方面,而是要增加数学味。4.知识迁移情境。这样的情境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活泼的形式、课件的包装,只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朴素的语言。但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只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才会正确地创设知识迁移情境。情境创设并不是每节课必须具有的,它的呈现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不要单纯的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研究中,为学生提供研究背景,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学生生成新的认识,...